快3app - (2023已更新(网易/百科)v8.8.8
快3app2023-01-31 16:05

国是访问|连续五年参加最重要的“中国之约”,这家外企被“谁”吸引?******

  文/张文晖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于11月初开幕。

  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施耐德电气已经连续五年参展。“进博会已成为施耐德电气最为重要的‘中国之约’。”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

  国际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叠加疫情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并未动摇施耐德电气对华投资的信心。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尹正强调施耐德电气将不断深化在华布局,持续赋能中国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是什么吸引着这家老牌外企?本届进博会又将带来哪些亮点?

  访问实录摘要如下:

  中国市场吸引力不减

  国是直通车:进入中国35年来,是什么让施耐德电气不断强调要“深耕中国”?

  尹正:施耐德电气近年来不断增加在华投资,尤其是本地研发投资。对施耐德电气来说,中国市场拥有三大吸引力:

  首先是市场的吸引力。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中国产业正迈向数字化和可持续的双转型,对于绿色创新产品、数字化技术和低碳解决方案的市场需求巨大;

  其次是产业链的吸引力。中国的产业链门类齐全、完善,在国内找到质量好、高性价比的供应商,比在其他任何区域都容易,我们在中国已实现90%以上的本土采购率;

  第三是创新的吸引力。中国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人才资源,已成为施耐德电气的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和创新的源泉。

  同时,中国坚持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配套措施。从国家到地方,中国整个产业布局和吸引外资的策略一直在升级,这些都促使施耐德电气坚定在中国长期发展的信心。

  始终秉持多元本土化

  国是直通车:施耐德电气投资中国并取得成效的“奥秘”是什么?

  尹正:长期以来,施耐德电气始终秉持多元本土化战略,与中国社会、经济和产业共同成长。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投资取得成效,离不开不断强化的本土能力,包括人才、研发、供应链、朋友圈四个方面。

  本土化人才方面,施耐德电气充分赋能本地团队和培养本土人才,中国区的最高决策团队全部由本土人才组成。同时,中国培养的人才也开始承担全球管理职责,我们从全球人才输入中国,迈入本土人才输出全球的新阶段。

  本土化研发方面,中国是施耐德电气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拥有北京、上海、西安、深圳四大研发中心。过去五年,每年在华研发投入都增加15%以上。近三年,研发人员增长了30%,新增的研发人员中,专注于数字化研发的人员达到51%。目前,研发团队已经超过2000人,我们的中国原创绿色数字化产品也不断走向世界,中国研发从“在中国,为中国”向“在中国,惠世界”加速迈进,向全球市场输出更多中国智慧。

  本土化供应链方面,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有近30家工厂和物流中心,以及1600多家本土供应商,已实现90%以上的本土采购率,可无缝衔接全球资源。同时,施耐德电气积极打造端到端绿色供应链,增强产业链竞争力。

  本土化朋友圈方面,从早期的商业伙伴,到技术伙伴,施耐德电气不断拓展新兴的生态伙伴关系,并积极赋能合作伙伴向数字化和可持续转型,打造绿色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强化本土朋友圈的力量。

  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数字化”和“可持续”,并进一步提升创新等本土化能力,强化产业链、注重可持续生态圈的培育,携手中国用户共同成长,共筑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理念、新产品,新服务、新应用

  国是直通车:本届进博会上,施耐德电气将向市场展示什么?

  尹正:一年一度的进博会,充分展现了中国持续扩大开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决心与行动,这也是施耐德电气植根中国、发展壮大的丰饶土壤。

  第五届进博会上,施耐德电气将围绕“数字赋能,全程减碳”主题,以零碳城市图景为代表,通过覆盖12大行业的60大零碳应用场景,勾勒出“零碳城市”蓝图。并通过展示针对各个应用场景的零碳解决方案,全方位展示领先的数字化技术和绿色生态。

  针对当前制造业面临的韧性、可持续、数字化三大挑战,绿色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数字化技术是迈向绿色智能制造的最佳路径,也是“双转型”的加速器。施耐德电气将展示从规划到落地的完整的绿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及最新实践成果。

  此外,施耐德电气还将携手生态圈伙伴,共同展示领先技术与实践成果探索更多合作机会,共同加速产业“双转型”。其中“减碳大师”计划集结各行各业的减碳先行者,搭建旨在赋能更多伙伴的平台;以及绿色能源管理方面的一系列解决方案与成功案例等。

  我们期待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携手更多中国伙伴加快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双转型,合力推进双碳目标加速落地。

  • 快3app

    “新农人”探路智慧畜牧养殖******

      一大早,辽宁省庄河市栗子房镇兴隆村养牛大户孙朋就通过手机上的程序查看肉牛的健康信息,“我养的156头肉牛的右耳都统一佩戴电子耳标,上面还印着二维码。”

      “20岁的时候就想着走出农村去城市打拼。”36岁的孙朋曾在大连的电子企业工作多年,“这些年,国家惠农政策越来越好,心里就有了回乡创业的火苗。”2015年,回乡的孙朋办起了肉牛养殖场。

      经过几年的摸索,孙朋逐渐成了养牛的行家里手,“前几年,我养殖的规模没超过100头,但从去年开始,我盘算着扩大养殖规模,大干一场。”孙朋投资150多万元新建了可饲养200头肉牛的现代化养殖场,“新建养牛场花光了积蓄,才发现自己没留足购买牛犊等周转资金。”

      “咱没有商品房和门市房等抵押物,没法从银行抵押贷款。”孙朋一度愁眉不展。中国农业银行大连庄河支行客户经理石凤天在例行走访中了解到孙朋的资金需求,“‘智慧畜牧贷’是农行的创新产品,以牲畜为抵押物,通过为牲畜佩戴电子耳标,既实现对抵押物的实时跟踪,也为养殖户提供了对牲畜测温等监测手段。”

      “仅用10天,30万元贷款就到账了。”孙朋说,他用贷款资金购置了几十头牛犊,“在养殖场育肥饲养1年就能出栏,每头肉牛能赚5000元左右。”

      1000多平方米的钢架养殖场内,孙朋的父亲孙广明正顺次添加草料,156头肉牛悠然地嚼食草料,“耳标就是牛的‘身份证’,可以记录肉牛的运动、体温等数据,数据会实时传到网上。”

      “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询肉牛的数据,比如肉牛的体温突然发生变化,说明可能生病了,这样就能立即诊治。”尝到“智慧畜牧”甜头的孙朋信心满满,“我准备再购进四五十头牛犊,一点点积累,将来我要当庄河最大的肉牛养殖户。”(经济参考报记者 蔡拥军 郭翔)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快3app地图